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计算数学专业,1981年开始培养基础数学和计算数学专业硕士,1986年获得基础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(是国内最早的两所工科院校之一),1987年成立数学系。2001年建立了数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,2005年数学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2010年数学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,2011年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。基础数学是省重点学科(2001年)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(2002年);应用数学是省重点学科(2001年)。数学学科2011年成为省一级重点学科。 2013年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成为工信部重点学科。 2013年和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“世界大学学科排名”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数学学科的世界百强。 数学系现有教师85人,博士化率87.06%;其中,中组部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(马坚伟2011),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(马坚伟2011),龙江学者1人(马坚伟2011),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(薛小平2008), 黑龙江省教学名师3人(王勇2007、郑宝东2008、吴勃英2011);博士生导师20人,硕士生导师53人,教授24人。现有博士研究生146人,硕士研究生120人。是教育部设立的首批七个“工科基础课程(数学)教学基地”之一(1997年);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,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,省级精品课程4门,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。 本学科依据国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主流科研方向前沿发展趋势,形成了以传统优势方向为支撑,以新兴与交叉方向为主要生长点的学科格局。主要科研方向有:泛函分析及其应用、代数与拓扑学、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、科学与工程计算、偏微分方程与调和分析、运筹控制与优化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。 在基础研究领域:在吴从炘教授的带领下,开辟了Orlicz空间几何学研究,曾与波兰Poznan同为国际Orlicz空间研究中心,提出的Orlicz范数计算公式,被作为开创性工作写入专著并广泛引用;付永强等基于空间理论,利用新方法建立了变指数拉氏方程解的存在性定理,国外学者在近五年内引用了40余次,并称该方法为“空间分割法”;张传义的三篇创立伪概周期函数理论的论文,多年来一直受到国际同行关注,被SCI他引200余次;魏俊杰等完成的关于指数多项式方程根分布的两篇论文,被国内外同行作为引理广泛使用,分别SCI他引150余次和100余次。 在应用与交叉研究领域:本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反问题研究的单位之一,先后承担过重大、重点等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并与大庆油田等部门开展广泛合作,其成果“微分方程反演波阻抗剖面”已在大庆油田处理了十万多公里的地震测线,成为常规的处理软件。 近五年来,本学科承担国家级项目42项,科研经费千万余元;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;发表SCI论文356余篇。在全国SCI高产机构的排名中,近几年一直在前20名,2012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位居全国数学学科第3位。2013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科进入全球数学学科前1%行列,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(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)2014年7月9日的数据显示,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科,进入全球数学学科前1%的219个机构行列, 论文数排名109,被引量排名152,平均被引排名186.
更新于2014.07.25 |